韩流横扫全球!「韩国卡夫卡」韩江夺诺贝尔文学奖…光州事件幸存者,用写作探国家暴力,曾列政府黑名单
撰文‧郑淳予
诺贝尔文学奖历来百余位获奖者中,只有18位女性,韩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韩国人,也是第一位亚洲女性。韩文过去被视为「边缘语言」,在翻译文学中并不突出,韩江得奖,让人看见文学领域中的「韩流」,即将迎头赶上。
10月11日,韩国知名小说家韩胜源在家乡全罗南道召开一场记者会,85岁的他,著作等身、获奖无数,面对一屋子媒体从容有序。但他不是这场记者会的主角,因为所有记者好奇的,都是他缺席的女儿,也就是前一晚刚摘下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韩江。
「她(韩江)告诉我,不想在乌克兰与中东战事每天都有人死去的时候庆祝。」老父亲在记者会上转述缺席女儿的说词,这也吻合前一晚,她获知喜讯的第一反应——当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致电韩江时,她这天读了点书、出门散过步,刚与儿子吃完晚饭。电话上的她,情绪节制地表达自己很惊讶。
生活低调 笔力深刻》
每天都有人因战事死去 不想庆祝
通话暨短访尾声,彼端的委员询问她打算怎么庆祝,她的回答一如缺席记者会般素朴:「我会和儿子一起喝茶,静静地庆祝。」这段通话音档,完整公布在诺贝尔奖官网,网友留言称许她谦逊,平静的语气就如笔下文字,富有诗意。
西方媒体开始书写介绍这名黑发黄皮肤的新科桂冠,《纽约时报》在一篇报导中写下耐人寻味的评价:「韩江的获奖被视为举国最高的文化成就,但她的作品也象征对其文化的反叛。」
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是石破天惊的消息,但这不是韩江第一次在国际文坛技惊4座。
2016年,她的长篇小说《素食者》就勇夺文坛最权威的国际曼布克奖,击败同时入围的中国作家阎连科与土耳其诺奖得主帕慕克,也是该奖项的亚洲第一人。
《素食者》描写一名女性因反复噩梦再也吃不下肉,却成为旁人眼中特立独行的异类,故事情节不乏韩国社会习以为常的父权暴力与女性压抑。
韩江收敛诗意的写作风格,让这玉石俱焚的异色故事,多了冷静控诉的力道与可读性,也让她有「韩国卡夫卡」之名,只是角色的变形体不是虫子,而是植物。
那年,她在受访时说道:「人性一直是我写小说的驱动力,我以小说的形式,对人性提问。」在韩江的写作脉络中,探究人性中的暴力,一直是她鲜明的动机。
写作探究 国家暴力》
光州事件幸存的罪恶感 困扰家人
1970年,韩江出生于光州,9岁那年,全家搬到首尔,4个月后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「光州事件」。
光州事件:1980年,韩国多处发起反抗全斗焕政权所颁布的戒严令,5月18日,光州一带大规模示威行动遭暴力镇压。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名录。
「我们搬家纯属偶然,却也变成一种幸存者的罪恶感,困扰我的家人很长一段时间。」韩江曾在专访这样描述。
12岁那年,她无意间看到父亲藏在书柜的一本相簿,收录了光州事件的镇压画面。年纪尚轻的她,不知如何接收那压倒性的暴力,心中的提问浮现:「人类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?」
她一直没忘记当年的震撼,直到44岁,她才在小说《少年来了》写下这样的结尾:「我记得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,看到一张女孩的脸被刺刀深深刺伤并压碎,我内心深处一个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柔软部分悄然破碎了。」
其实她也没忘记另一张照片:「人们在医院外排队,他们只是普通人,离开安全的家,去帮助在事件中受伤的人,尽管相簿里很可能也记录了他们的死亡。」
「就这样,我面临两个无法解开的谜题——人类的暴力与人性的大爱,像印章印在我心上。」她说。
《少年来了》就成为她提问与探索的作品,她以韩文写下自白:「我无法逃避这本小说/我带著受罚的心情坐在书桌前/如果我不把它写出来,就到不了任何地方。」
瑞典学院授予韩江诺贝尔文学奖时,评价她的文学是「直面历史创伤,揭露人类生命脆弱的强烈诗意散文。」然而这直视黑暗的勇气却也让她被黑暗找上麻烦。2015年朴槿惠执政期间,为打击异议人士列出一份禁止获得政府补助的黑名单,韩江就是其一。
但对于历史悲剧与转型正义的探问仍延续到她最近的小说《永不告别》,以「济州四三事件」为背景,并获得法国四大文学奖之一的美第奇奖。
济州43事件:1948年4月3日,起因于一场济州岛的警民冲突,最终爆发成大规模武装镇压;历时6年余,死亡人数约3万人。因时空背景类似,常与台湾228事件相提并论。
「我记得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母爱,渗入皮肤之中,刻骨铭心……,那个时候才知道,爱是多么可怕的痛苦。」她写的既是政治受难的伤痕,也是对生命的终极刻画。
同样是对生命的反刍,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《白》,则让人窥知她对于脆弱极其敏感的缘起。65篇长短不一的文章,其中包含她那早产的姊姊,韩江描写母亲抱著她念著「不要死,拜托不要死。」两小时后,姊姊终究度过一生,但在韩江的文字里永恒活下。
「幼小的动物中最软弱的动物,像半月糕一样白嫩又美丽的婴儿。我在她死掉的地方出生,在那里成长。」作家振笔,生死皆诗。
韩江从小喜欢唱歌热爱音乐,她自述,小时候唯一对父母央求过的就是学钢琴。母亲回忆,小韩江曾花10韩元买纸键盘自娱,但碍于家境,一直到中学三年级(台湾九年级)才有机会进入钢琴学校。
文学世家 满门书香》
童年富得只有书 回忆克服瓶颈
她一度抗拒:「中学三年级才去读,是不是太晚了?更何况我还得准备升学考试。」是父亲好说歹说:「就算你不想,也为你爸妈去读一年吧,不然我会心生怨恨。」才让她放下别扭。
韩江的父亲韩胜源白天教书,夜里笔耕写作,在女儿心中留下「总是很累」的印象。描写东学农民革命的史诗小说《东学济》与以尼姑为主角的小说《揭谛揭谛波罗揭谛》是韩胜源早期代表作。
韩江出生后,他在光州成立作家协会,持续推广文学,父女都曾获得李相文学奖。韩江的一兄一弟,也都是小说创作者,先生洪勇熙是大学教授兼文学评论家,满门书香,一八年她与儿子一起经营书店「今日书店」。
尽管国内外奖项彪炳,韩江也曾陷入写作瓶颈。当她心想「真的不能再写了吗?」正好在首尔光化门附近看到一家书店,「里面堆满几千本小说,我的心里出现了一点小波澜。」让她回想起「富得只有书」的童年。
就如她在诺贝尔奖电话访谈中所说:「我是伴随韩国文学长大的。」她面向书店一面堆满小说的墙,流下眼泪,「所有书籍都在等待读者。」
韩国《每日经济》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10小时前,恰巧完成对韩江的e-mail专访。她说:「心脏深处,燃烧著微小火焰的地方,一个产生类似电流的生命的地方,就是我的小说。」
※本文由今周刊授权刊载,未经同意禁止转载。
你可能也会感兴趣》
劳保挂在职业工会好安心?媳妇1句话「婆媳退休金」全泡汤、年资消失…达人揭这2类人才能加保
月薪5万,存股0050就能致富?长期买进、只买不卖,成功机率竟然只有●% ...一文看懂指数化投资的暗黑真相
00915、0056、00878…14档高股息ETF只有它「含息正报酬」,达人揭「选股3原则」:别看配息就追逐
日本旅游懒人包》碰到地震怎么办?必下载这三款防灾APP!看病不会日文也ok
退休后打包行李,到台东开餐厅!老板一天只卖「20组快乐的客人」不为钱、只为自己
原文地址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599/8296530?from=edn_subcatelist_c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