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脱维亚报导中资企业活动 示警中国生物经济战略

拉脱维亚曾与中国曾经交好,但官方立场近来已明显趋于谨慎与警惕。(资料照,欧新社)
拉脱维亚国家安全单位近年持续关注中国在当地的活动,并将中国列为潜在安全风险来源。拉国国家广播电台日前采访当地最大中资生技公司Latvia MGI Tech,调查中国的投资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。
Latvia MGI Tech成立于2019年,是中国企业「华大智造」(MGI)在境外唯一的基因定序设备生产基地,中方投资额达2000万欧元(约新台币7亿元)。该公司代表向拉脱维亚广播电台(Latvian Radio)表示,他们仅生产设备,不从事科学研究,但公开资料显示其曾参与疾病与癌症研究。
电台报导引用欧洲一项名为「数位强权中国」(Digital Power China)的研究报告指出,「华大智造」与其母公司「华大基因」(BGI)均是中国在数位与生物科技领域扩张的一部分。
「华大基因」旗下3间子公司曾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,理由是他们可能将其技术与数据用于军事用途,对美国国安与外交利益构成威胁。
「数位强权中国」研究的共同作者、里加史特拉汀大学(Riga Stradins University,RSU)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贝尔齐娜(Una Aleksandra Berzina-Cerenkova)强调,Latvia MGI Tech的活动不只是生产基因定序设备的问题,而是中国整体生物经济战略的一环。
拉脱维亚国家安全局(State Security Service,VDD)证实,他们从Latvia MGI Tech成立以来持续监控该公司的活动。VDD表示,中国法律要求企业在必要时配合国家情报机关,因此中资企业可能涉及资料外流或智慧财产风险,与中国合作应考虑相关风险。
此外,根据拉脱维亚官方资料,目前全国有约163家公司由中国公民持股,主要从事服务、贸易,部分涉及制造业与房地产。
拉脱维亚于2014年提高投资移民门槛后,中国投资者的兴趣稍有减退,但仍为拉脱维亚外国投资申请的第2大来源国,仅次于俄罗斯,占比约8%。去年,VDD审查逾200名外国投资者,其中约五分之一为中国人。
拉脱维亚央行资料显示,中国直接投资总额约3300万欧元(约新台币11.6亿元),占外资总量不到0.5%。虽然中国仍是主要投资来源之一,但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拉国政府已不再主动吸引中资。
报导也指出,中国代表团仍定期访问拉脱维亚企业与地方政府,并透过文化与教育交流推动所谓「软实力」影响。其中,拉脱维亚大学自2011年起设立孔子学院,由中国华南师范大学资助,教授中文与文化课程。
VDD提醒,孔子学院及赴华奖学金等交流活动可能涉及政治宣传与情报风险。不过,拉脱维亚大学方面表示,目前未发现相关问题。
拉脱维亚安全机构宪法保护局(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Bureau)同样警告学术交流中存在潜在安全风险,指出中国使馆经常邀请拉国重要社会团体代表访中,呼吁慎重评估参与必要性。
同时,中国也积极透过企业品牌塑造正面形象。今年拉脱维亚首都里加(Riga)主要体育场馆Arēna Rīga接受中国科技品牌小米的冠名赞助,至2030年仍称为「小米体育馆」(Xiaomi Arena)。但馆方强调,中国仅为赞助商,不涉及经营权与无权影响节目安排。
拉脱维亚于2022年追随立陶宛脚步,退出由中国主导的17+1中东欧合作机制。报导指出,2016年中国-中东欧峰会在里加举行时,街头曾挂满「Ķīna」(中国)标语,气氛友好,如今官方立场已明显趋于谨慎与警惕。
来源:自由时报